教代会与工代会

2013年学校工作报告

2015-10-29 17:34:01   来源:本站   

立足新起点 共谋新发展

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

省重点大学而努力奋斗

——在海南师范大学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校长  韩长日

2014年1月1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第一部分  2013年学校工作回顾

       2013年,是我们实施《省重点大学2009-2013年建设方案》的收官之年。经过5年的努力,我们胜利完成各项建设任务,重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7月,我校正式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4个一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上达到了国内同类大学的中等水平。    

       2013年,学校办学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质量工程取得良好成绩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人才培养为中心,努力强化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以“本科教学工程”为抓手,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优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研究,取得较好成绩。新增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项。1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门课程获评省级精品课程,2个新办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大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3个专业试点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继续扩大“大类招生”与“分流培养”试点规模,目前已有9个专业实施按“大类培养”改革。进一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编制并公布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开展院系本科教学状态评估,构建了本科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平台。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招生录取工作进一步规范。全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大为提高。2013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得130多项奖励,其中58人次获25 项国家级教学学科竞赛奖励。竞技比赛累创佳绩,我校学生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中获得男子拳击52公斤级金牌和56公斤级铜牌,男女沙排队双双荣获2013年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冠军。

        继续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制订了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培养方案,遴选了首批博士生导师,为学校首批博士研究生招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完善了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培养方案和教育硕士专业培养方案,扩大了教育硕士教育规模,改善了专业结构。着力提高学生学术创新能力,有10篇硕士论文获评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全年招收培养各类国际学生共324人次,其中本科生60人,研究生6人,留学生招生类别和培养层次有新的突破。

       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进网络、进社团,全面加强学生日常管理,严抓课堂纪律、考试纪律和宿舍违规行为,校风学风有明显好转。大力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通过专题培训、创业教育、专项资金扶持,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提升就业择业竞争力。2013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2.58%,有11个专业就业率达到100%。

       二、坚持发挥学科建设龙头作用,学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按照重点突破、拉动一批、整体跟进的工作思路,全力实施“重点学科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生态学等4个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顺利通过省教育厅中期检查。遴选出数学等3个拟建博士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拟建硕士点学科,扶植新的学科增长点,进一步优化了学科结构和布局。加强了学科建设内部管理,完善学科评估体系,强化学科建设经费监管,提高了学科建设效益。

        学校狠抓“科研三高”工程,认真落实科研激励机制,优化科研环境,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培育和申报,学术水平有较大提升。2013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36项,创历史新高,立项总经费达1377.8万元。人文社会科学获资助课题与经费明显增加,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立项经费156万元,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项,立项经费43.8万元。有3项成果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校教师与科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88篇,其中被国际权威索引SCI、EI、ISTP等收录116篇;出版学术著作73部;获得授权专利14项,为历年之最。热带药用植物化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带动植物生态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论证。

         三、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人才队伍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学校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坚持“加大引进、加快培养和科学使用”并举,大力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和高水平学术团队建设。全年共引进博士27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9人,具有国外学习、工作背景的3人。陈光英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杨灿朝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新增享受校内专业技术特殊津贴人员63人。安排教师外出攻读博士学位4人,博士后进站工作2人,国内外访问学者6人,短期课程进修5人。

        注重加强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培养。以课堂教学质量月专项活动为重点,通过听课评课、教学研讨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以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为平台,强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一批教学能手脱颖而出。积极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修学习和合作研究,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提高创新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顺利完成新一轮处级干部竞岗换届工作,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加强管理队伍能力素质培训,利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网络培训平台,开展了4期网络远程培训班,培训管理干部约300人次。

        四、坚持开放办学,对外交流合作和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加强

        对外合作领域不断有新拓展。与韩国极东大学、日本国九州外国语学院、欧亚电子商务教育与科研协作联盟等6个境外教育研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与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海口市科工信局合作共建科研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共选派34名学生出境交流学习,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访问122人次,外派教师参加学术交流148人次,聘请长期外籍专家7人。

        对外学术合作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联合企业申报省级重大重点项目,共立项9项,立项经费达190万元。与政府部门、企事业、科研院所单位签订横向委托合同共31项,合同经费达446万元,服务领域涉及经济、生态、制药、旅游、信息、城市规划、法律等各方面。

        服务基础教育成效突出。实施“国培计划”—海南省农村中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与“双五百”人才工程项目,培训中小学教师12341人次,选派872名优秀师范生顶岗支教。实施“园丁工程”4个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校长高级研修和专题培训6项,帮助提升了受训校长、园长的能力素质。

        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切实抓好发展和民生实事

        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和海口市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支持,2013年资金筹措成效空前。共获得各类预算外资金25756万元,其中争取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1100万元(专项建设),省财政增拨生均拨款1056万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2000万元(环路建设),桂林洋校区征地款1.5亿元,桂林洋校区建设项目资金6600万元,有效缓减了学校资金压力。

       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桂林洋校区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完成一期1515亩土地征收工作,并启动了二期800亩土地征收工作;完成公共楼东北侧人工湖及小广场园林绿化工程,美术学院楼及周边道路绿化、东校门及围墙、南部环路、体育综合训练馆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完成物电学院实验室、羽毛球馆、实验中心大楼、12幢留学生公寓楼、学生食堂等改造工程。投入2787万元,增加一批教学仪器设备。投入568万元,购置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图书馆入选首批海南省唯一的“海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32部馆藏古籍入选珍贵古籍名录。

继续抓好民生工程。龙昆南校区教职工住宅楼22、23幢已完成公共部位装修,第24幢主体已建至7层。第二批选房工作已完成。佳宝花园换证工作基本完成,日前已完成向教职工拍卖。桂林洋校区周转房项目全面装修,计划今年3月投入使用。适时调整提高收入分配水平,2013年全校绩效工资总量达7978万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5 %,保证了增员和人均增收的需求;增加投入760万元提高在编人员基础性绩效工资,增加投入158万元提高合同制聘用人员工资标准,并予以享受住房公积金。向全校教职工发放了10个月的误餐补贴。

全方位完善学生服务和帮困体系。全年为5043名学生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515万元,对233名贫困家庭或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发放就业专项资助,协助争取各类助学贷款2000余万元;积极探索勤工俭学新模式,规范勤工助学岗管理,330名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实惠。

六、坚持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内部管理得到全面改进。通过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干部队伍建设、办学顶层设计、机关作风、勤俭办学、桂林洋校区建设与管理、课堂教学质量、校园综合治理等7个方面开展专项整治,强化了内部管理改革,教风、学风、作风有较大改观,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修订规章制度459个,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切实落实第三届教代会暨工代会会议提案工作,进一步落实职工的民主参与权,对收到提案进行审核,共立案47件,送达有关职能部门及时给予答复,切实做到件件有回复、案案求落实。以四个学院为试点,召开了二级教代会,标志着学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正在深入推进。

我们继续深化后勤改革,正在研究出台“小机关、多实体”的后勤改革方案。加大对附属单位扶持力度,附属单位持续快速发展。学校加强了监察审计、人口计划生育、安全保卫、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校友工作、档案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学校整体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3年是收获的一年。我们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广大师生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学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一是教学基本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模式还要深化改革;二是师资队伍从整体上看,高层次人才相对缺乏,有效的实质性的协同创新团队还有待建设;三是有重大影响力的高层次成果和科研立项比重较低,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与现代大学制度相匹配的科学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差距;五是学校办学经费仍然紧张,资源配置方式不尽合理,还不能有效激发办学活力。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加以改进。

 

第二部分  2014年学校工作安排

过去十年,学校办学的主要精力和投入,是放在提高层次、扩展空间、改善条件、增强实力上,也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在深化内涵发展、切切实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方面,虽然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但做的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离社会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我们正在着力推进省重点大学建设。建设省重点大学,最为核心和紧迫的任务,是深化内涵、提升质量、强化特色、改革创新、扩大贡献。从发展战略上讲,学校已经转入新的战略发展期,今后工作的重点,是全面转向深化内涵式发展。在新的形势面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抢抓发展机遇,遵循教育规律,继续以省重点大学建设为载体,紧紧围绕“人才、质量、内涵、特色、文化、开放”六个关键词,自觉把深化内涵发展作为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方向,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办学的根本任务,把高端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把质量特色作为学校竞争取胜的重要法宝,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把开放办学作为提升实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把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更好地担负起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

2014年,是学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的启幕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2014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启动新一轮的省重点大学建设,力争省部共建海南师范大学,全面深化内涵式发展,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增强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开拓创新,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主要工作如下:

一、紧紧把握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方向,加强办学顶层设计思考

组织开展办学顶层设计大讨论活动,集中全校师生员工智慧,认真思考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目标定位,进一步厘清科学发展思路,完善办学顶层设计,推动学校深化内涵式发展。研究制订学校内涵式发展实施意见,思考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措施,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和优势,抓好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内涵式发展,真正把深化内涵式发展落到实处。

认真总结省重点大学建设经验,研究制订新一轮的省重点大学建设方案。积极争取省政府和教育部支持,创造条件把学校列为省部共建重点大学,创设新的发展平台,共同推动学校快速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

二、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本科教学基础地位不动摇。组织开展教育思想讨论、“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专题研讨会,继续办好“高教改革和发展论坛”,加快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抓好“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培育更多优秀教学成果,力争在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等方面有新的重大突破。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扩大“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试点,实施二次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拓展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打通师与非师界限,设立学科平台课程,深化主辅修和双学位修读改革,加快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认真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扩大“卓越教师计划”试点,借助“双五百工程”等实践平台,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加强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建设,逐步构建开放、合作、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课程建设,继续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关注双语课程建设,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集中建设网络课程,提高课程效益。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继续加强对本科教学的常规管理,组织好“课堂教学质量月”专项活动,继续开展院级教学水平状态评估,建立健全学院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的长效机制,全面实施学校、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年报制度。强化实践教学,继续加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聚焦非师范专业基地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认真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积极组织各类学科和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必须着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大力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力争增加一批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学位硕士点。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扎实做好博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相关工作。

——努力构建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服务体系。实施思政教育创新求实工程、思政队伍培育工程、学风建设龙头工程、学生成长关爱工程、学生工作精细化工程、和谐校园创建工程等“六大工程”,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专业志愿服务标准化体系,探索社会实践活动新机制,巩固原有的品牌活动,打造新品牌,提升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完善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办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实践活动,切实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服务。

三、紧紧盯住学术水平的全面提升,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

——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对教育学、数学、地理学3个拟建博士点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等7个拟建硕士点学科建设的扶持和指导,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加快学科队伍建设,增强科研实力,为尽快达到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基本条件要求奠定基础。对校、院级一级重点学科进行终期验收。加大对4个省级培育学科的建设力度,促使其在2-3年内达到省级重点学科水平。重视和加强学科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着力解决部分学科人才梯队不健全、结构不够合理、骨干队伍薄弱等问题,提升学科科研竞争力。

——着力提升学术水平。继续推进科研“三高工程”,努力做好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力争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总额再创新高。积极加强横向科研合作,加大联合攻关力度,增强承接大项目、综合项目的能力。抓好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海南省科技进步奖和海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组织申报工作,力争国家科技进步奖实现零的突破。继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加强横向合作研究,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专利和专利资助申报工作。依托海口市知识产权局与我校共建的知识产权服务站,提高专利申请工作成效。深化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研究制定科研成果转化、科研工作量考核等办法,进一步规范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加快完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提高二级学院科研管理能力。

四、紧紧围绕人才强校战略,高质量地加大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进国内有影响的教授、优秀博士和有国外学习工作背景的专家学者。依托重点学科和创新平台,引进一批有影响的学术领军人物。本年度计划重点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以上等各类人员约50人,其中学科带头人、方向带头人约10人。瞄准学科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加强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大力培养以学术名师、优秀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为核心主体的优秀教学团队和学术创新团队,争取有更多优秀人才和团队脱颖而出。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继续抓好青年教师“传帮带”工作。着力提高双语教师培养力度和成效,选派30名左右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选派30名左右管理干部到国外或境外高校接受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

五、紧紧凝聚各方的资源和力量,多元化推进对外合作交流

——继续拓展中外人才培养合作项目。与更多境外优质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校级友好关系。发展学生交流项目、拓展联合培养模式,提高出境、出国交流学生比例。设立国际交流专项奖学金,支持优秀学生赴国际合作大学学习交流。探索建立院校两级国际化办学推进机制,引导院系制定国际化进程推进计划。

——大力推进留学生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加强国际学生市场研究,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拓展招生渠道,进一步扩大国际学生招生规模,提升国际学生办学层次。争取2014年学历留学生达到50人左右,非学历留学生200人次。依托东南亚汉语推广师资培训基地,创新汉语教师培养模式,争取孔子学院建设项目,扩大学校在汉语国际教育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领域的影响力。

——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合作。充分挖掘我校各学科的资源和优势,积极开展国际推介,努力开展实验室共建、学者交流和合作。加强学术交流,积极承办国际性和全国性的高级别学术会议,扩大学术影响。积极加强与政府、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合作,创建协同创新中心,让更多科学研究接通“地气”,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六、紧紧借助大学文化的催化作用,建设优良的学风教风校风

以庆祝建校65周年为契机,加强学校办学对外形象宣传,多层面展现学校的办学风貌和办学成就,彰显学校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扩大对外办学影响。以建设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科学合理的制度文化、文明有序的行为文化、公平公正的发展文化、严格高效的执行文化为导向,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品位和成效。积极培育富有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品牌,争创国家级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规划建设好校史馆、博物馆等各类展馆,发挥文化艺术展馆在科学研究、文化育人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抓好桂林洋校区文化环境建设,组织策划一批以高水平学术活动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改善该校区整体校园文化环境。深入推进“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感恩教育工程、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工作,全方位向青年学生传递正能量。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学术科技活动,营造健康、活泼、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继续推进文明大行动,让广大师生注意社会公德,遵守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七、紧紧结合学校未来发展需要,高标准建设教学科研平台

——继续强力推进桂林洋校区建设。上半年完成二期收地工作,美术学院教学楼、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动工建设体育综合训练馆、南部环路道路配套工程、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综合教学楼等项目。启动图书馆、学校南大门、主校道工程、学生活动中心等建设项目。

——高标准建设一批教学科研平台。继续加大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研究基地的建设力度。支持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等研究机构申报省部共建人文社科基地。进一步提高各类实验室建设水平,增加一批大型、精密实验仪器设备。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程中心,加强智能化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高清录播室、大学生外语网络教学中心等相关教学条件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积极改善办学保障条件。加大老校区基础设施设备改造力度,完成基地综合楼一楼改造、实验大楼消防系统改造、龙昆南校区地下水网和校道改造、佳宝花园B座供水系统和主供电线路改造、学生宿舍供电线路改造、第9幢学生宿舍改造等项目,改善龙昆南校区办学条件。增加图书购置经费投入,扩大图书馆藏量,增大生均馆藏量。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发和应用VPN专用网、视频会议等新的校园网服务,打造快速便捷的信息共享平台。

八、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不断完善大学内部治理机制

认真贯彻实施学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重点解决师生员工反映突出的问题。切实转变会风文风,精简会议文件。实施机关作风建设年专项整治活动,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改进机关管理服务。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加强和改进桂林洋校区延伸管理。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深入开展全校节能减排工作,厉行勤俭节约,建设节约型校园。继续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规范创新实践年活动,加强各方面制度和执行力建设,全面提高学校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强财务工作,开源节流,积极拓展筹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为学校争取更多经费支持。围绕重点和关键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加强对学校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与审计。完善国有资产分级管理体制,全力推进资产信息化建设,提高学校实验实训室项目及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尽快完成龙昆南校区教职工住宅楼工程,继续推进合作建房项目建设,妥善做好周转房分房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后勤改革,进一步理顺后勤运行机制,加强对物业、食堂、实验小学、医院和附属幼儿园等实体的服务管理。深入实施“助飞工程”,帮助附中加快发展。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扎实做好人口计划生育、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体育、卫生、档案、校友等各方面工作,努力争取各项工作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各位代表,同志们,海南师范大学改革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的工作重心,已全面转向深化内涵式发展。在新的历史形势面前,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东风,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勇于探索,继续加快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省重点大学建设步伐,共同创造海南师范大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谢谢大家!